八十载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四位扬州摄影人士的长城探访活动,通过影像资料记录历史,获得社会高度注意。
自驾启程寻访长城
今年六月中旬,七十岁上下的退伍军人季利,与友人徐长俊、蒋士美、蒋序约定,从江苏扬州自驾前往北方。他们秉持对历史的尊重态度,沿着长城向西部行进,启动了持续33天、跨越一万多公里路程的考察活动。此行中,他们计划实地考察长城地带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地点和遗存。
喜峰口见证血战
喜峰口长城是他们旅途中一个关键地点。1933年,二十九军大刀队在此与日军进行惨烈交战,击毙五千敌人,声名卓著。现在,当年遭受日军飞机轰炸的敌楼,尚存一面破败墙体依然矗立。伫立在这座古老城墙之下,似乎能够感受到当年激烈的炮火声和士兵们的呼喊声。
黄土岭罪行诉说
全面抗战发生后,1939年日军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展开野蛮“扫荡”。在长城黄土岭地带,年届八十八岁的村民赵某向访问者追忆着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赵某说话时声若游丝,目光充满哀怨,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成为这片地域难以磨灭的伤痕。
八路军英勇反击
在日军的暴行面前,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于河北三岔口及黄土岭一带发动了回击行动。战斗中消灭了近千名敌人,日军高级将领阿部规秀当场被消灭。此战结果,有效遏制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极大提振了我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关隘抗战展尊严
抗日战争期间,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等长城关键防线,都印刻了人民军队奋勇抵抗的足迹。士兵们于这些要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以牺牲维护了国家荣誉。这些关隘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抗战历史的核心标志。
影像资料无偿捐献
这次探访活动,四位摄影工作者成果显著。他们一共创作了三万六千余张数字影像,以及一百多条视频素材。这些影像资料,真实反映了长城区域抗战遗迹的当前状况,以及那段艰苦岁月的历史印记。活动结束后,他们选择将全部资料无偿提供给扬州市档案馆和图书馆,以便让更多民众认识抗战历史。
通过观察四位摄影发烧友的长城探索过程,您是否受到触动,渴望亲身前往长城地带的抗战旧址,体验那段岁月?请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请对本文进行点赞和转发,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