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来了!三伏补阳是咋回事?速来解锁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6 篇文章

一年里最炎热的“三伏天”如期而至!在这段日子里,气候既闷热又潮湿,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它却也是调养身体的绝佳时机。那我们耳熟能详的、传承千年的“三伏补阳”究竟有何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科学养生的秘密。

一、为什么说三伏天是“补阳黄金期”?

“三伏天”的“伏”字藏着大学问:

1.从五行看

夏季属火,秋季属金,火性可克制金。因此,在夏秋交替之际,需借助“土”元素作为桥梁,此阶段被称为“长夏”,亦即三伏时节。在这段时间里,阴气受到阳气压迫,被迫“潜藏”于地下,人体阳气则显现于体表,而体内却显得较为虚寒。

2.从气候看

三伏时节,暑气逼人,极易导致人们中暑和缺乏活力。然而,换个角度思考,此时阳气达到顶峰,正是驱除体内湿寒的最佳时期。中医所倡导的“冬病夏治”便是基于这一原理。

3.从生活看

古人在炎炎夏日会选择“隐居避暑”,尽管我们今人无需藏匿,却仍需顺应自然规律,对日常作息进行适当调整。

二、三伏天的天气,怎么“折腾”我们的身体?

三伏天有三个特点:高温、高湿、多雷雨,对应到身体上就是:

1.暑热伤津液

刚一出门便开始大量出汗,过多的汗水会导致口渴、尿量减少,同时身体会感到疲惫无力、心悸气促,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中暑并晕倒。

2.暑湿困脾胃

身体感觉像是被湿毛巾紧紧包裹,头部沉重,脚下无力,食欲不振,稍微进食就会感到胃部不适,排泄物也变得稀薄,而且这种不适往往持续时间较长。

3.阳气分布异常

夏日里,地表温度攀升,井水却保持凉爽,人体亦然,表面感觉温暖,而内部却显得有些虚弱。若频繁饮用冷饮、依赖空调降温,脾胃中的阳气便可能受损,进而引发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老祖宗的补阳习俗,原来这么聪明!

1.吃伏羊

老祖宗的养生经_老祖宗留下的100个养生秘方_

采用温热疗法,江苏与安徽等地区在盛夏的三伏时节会举办“伏羊节”,正值酷暑之际享用羊肉汤。无需忧虑会引发内火,因为羊肉的温性有助于血液循环,能够将身体内的寒湿之气驱散,这也是为何民间有“伏羊一碗汤,无需药方”的说法。

2.南北食俗各有讲究

北方人在头伏时节享用饺子,二伏时则品尝面条,到了三伏便以烙饼和鸡蛋为主食。饺子形状宛如元宝,而“伏”字与“福”谐音,既能够增进食欲,又寓意吉祥;而南方尤其是上海人,他们偏爱在头伏吃馄饨,二伏时品茗,冷面和冷馄饨成为了夏日的常见搭配,既清爽又能够饱腹,喝上一碗热茶,出出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热邪气。

四、现代人的三伏养生指南,照着做就对了!

(一)饮食篇:吃对了比吃药强

姜茶能养护脾胃:“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并非无稽之谈。在炎热的夏季,频繁食用冷食或吹空调,脾胃容易受到寒凉侵袭,此时饮用姜茶就如同为脾胃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衣”。只需取3-5片生姜,加入一勺红糖,用热水冲泡即可。当感到胃胀或恶心时,喝上一杯,会感到非常舒适。然而,对于容易上火的体质,建议适量饮用。

健脾利湿宜食温:山药、薏苡仁、白扁豆均为佳品。山药熬粥可助脾胃运化,薏苡仁炖汤可除湿邪,白扁豆泡水饮用可解暑热。夏日宜多摄取易于消化的食物,切记减少冷食、油腻食物的摄入,否则脾胃可能失职,阳气亦难以补充。

西瓜和生姜怎么选?

西瓜,被誉为天然的消暑佳品,其含水量高达90%以上。对于热性体质者或体力劳动后出汗较多的人,食用一块常温的西瓜,既可解渴又能补充水分。然而,对于脾胃虚寒、易拉肚子的人群,则应适量食用,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半斤,尤其应避免食用冰镇西瓜。

生姜适宜那些容易感到寒冷、手脚发凉的人群,在烹饪时只需加入两片,亦或是早晨来一碗姜丝粥,这样既能增进食欲,又能补充体内的阳气。

(二)生活篇:借自然之力补阳气

晒后背,堪称最经济的补阳之道。人体后背有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每日晨昏时分,外出晒晒后背,持续15至30分钟,犹如为身体充电。但需注意适度,避免过度曝晒导致中暑或晒伤。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将温度调节至26℃至27℃之间,避免长时间身处空调房间内。中午时段开启空调为宜,而在早晚气温不高的时段,应记得开窗换气,吸入新鲜空气。外出时,不妨披上件轻便的外套,以防温差过大而着凉感冒。

(三)运动篇:避免大汗养阳气

选择适宜的时间运动无损健康:应避免在正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当阳光强烈时外出,而应挑选清晨或黄昏气温较为凉爽的时刻进行锻炼。

太极拳与八段锦动作舒缓,有助于经络畅通;而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强度适宜,不会使人过度疲惫。只需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切勿过度劳累至呼吸困难。运动后适量饮用温水,避免饮用冷饮。

(四)中医篇:简单方法在家就能做

三伏时节,阳气充沛,人体毛孔扩张,气血流动加快,艾灸此时运用自然之阳,可助力体内寒湿之邪排出,实现“以阳补阳”的养生目的。夏日晒被更易干燥,艾灸亦能促进药效深入经络。特别是对于调理虚寒体质,如畏寒、腹泻、关节疼痛等症状,效果尤为显著。

每晚以约四十摄氏度的热水泡足,时长约十至十五分钟,若能加入数片艾叶或几片姜,令身体微微出汗,切记不可出大汗,此法有助于血液循环,并能激发体内阳气。

五、记住这些,三伏天少生病

在盛夏的三伏时节,养护阳气是顺应天时对身体进行调养的方式。不要认为这是件繁琐的事,只需每日稍加留意,不仅能调节因冬季而遗留的病患,还能确保整个夏季保持充沛的精力。从今日开始,不妨泡杯姜茶、享受阳光、泡个热水脚,遵循自然规律精心呵护身体,唯有如此,健康才会伴随你左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XML地图
检益拍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