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美团、饿了么、京东实施了约谈措施;紧接着,8月1日,这三家知名平台均作出承诺,将不再进行非理性促销活动;这一举措随之导致了外卖平台补贴战的降温。然而,这一变化背后所揭示的“内卷式”竞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近期,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研讨会,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补贴大战现状
国家监管部门介入后,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主要外卖平台纷纷发布联合声明,此举标志着补贴竞争的狂潮逐渐退去。在此之前,包括免费奶茶、一元汉堡在内的百亿补贴等激进促销活动已逐渐减少。尽管这场竞争暂时落下帷幕,但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以及背后竞争模式的争议,刚刚开始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骑手面临压力
在研讨会上,骑手代表提出,补贴竞争阶段,订单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收入确实有所提高。但持续的高强度配送工作导致骑手们精神压力巨大,体力消耗严重。另外,随着补贴政策的逐步退出,大量新骑手将面临订单量减少的问题,这不仅对他们的收入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稳定性。
商家经营困境
国内某家中等规模快餐店的管理团队指出,由于外卖优惠活动的实施,店内顾客流量有所下降,降幅介于12%至15%之间。此外,部分店铺的外卖订单占比也有所上升,从原先的15%增加至22%。尽管顾客能够享受到优惠,但外卖订单的激增却打乱了生产流程,进而影响了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从长远来看,中小型餐饮企业面临着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风险,整体经营状况陷入困境。
过度竞争危害
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提出观点称,过度的市场竞争以及所谓的“内卷化”现象对市场效率与公平性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类补贴难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且难以有效拓展市场规模,多数情况下仅是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的替代。孙震,清华大学的研究者,提出观点称,补贴领域的激烈竞争加剧了所谓的“马太效应”,进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这一现象对于市场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内卷”成因分析
王勇教授,来自清华大学,提出平台经济领域内普遍存在的“内卷化”竞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量增长逐渐达到极限、用户注意力资源相对稀缺,以及算法所引发的“囚徒困境”。除此之外,平台经济还显现出“双重内卷”的特点,一方面平台间为争夺流量而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平台内部商家也必须提供补贴,使得竞争形势变得更加激烈。
破局建议探讨
在探讨如何打破“内卷式”竞争时,孟雁北强调需审视平台是否出现“数字保护主义”问题,并建议政府实施灵活的执法方式,运用现行法律来约束掠夺性行为。戚聿东则主张平台应放弃短期的补贴手段,转向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重视服务和技术方面的创新。面对外卖平台补贴战结束后涌现的“内卷式”竞争现象,这些提议是否能够切实解决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