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首先发起、西方媒体大肆炒作的“中国军舰使用激光锁定德国飞机”的消息,已被证实为完全虚假。在中国国防部于10日对《环球时报》的询问作出回应时,透露了两个重要事实:首先,当时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位于亚丁湾海域,根本未曾进入德方所声称的“事故”发生地的红海区域;其次,中国舰艇并未开启激光设备。也就是说,德国方面大张旗鼓地进行炒作,却意外地引发了一场“大误会”。而他们最新的回应则是,已经留意到了中方的声明,同时仍坚持自己已经“进行了调查”。
德国飞机被指靠近“中国军舰” 资料图
德国方面单方面引发了这一冲突,然而他们至今未披露任何能够证实德国战机遭遇哪艘中国战舰“威胁”的证据。德国部分媒体对此表示质疑,称“(德国)政府持续宣称‘证据确凿’”。即便德国战机可能出现了误判,这种情况也不是全然不可能,因为去年德军就曾发生过将美军无人机误认为是敌对目标的类似“误会”。然而,若德国方面有意将亚丁湾误称为红海,并将恶意中伤的行为伪装成“经过调查”的结果,那么其背后的意图显然是可疑的。
德国方面亟需向中国及国际社会阐明数点疑问:首先,为何在亚丁湾执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被转移至红海?其次,原本监视胡塞武装导弹行动的德国战机,为何选择接近“中国军舰”?再者,在得出结论之前,德方是否已通过适当途径与中国方面取得联系并核实相关情况?第四,德国方面着重指出其致力于保障海上安全与航行自由的作用,然而,采取引发争端的行为,究竟对相关海域的平静有何益处呢?
有观点指出,德国国防部与外交部共同策划了一场所谓的“计谋”,然而他们并未完全排除可能性。他们一方面制造了这一事件,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局势失去控制。不管这算是一场“误会”还是精心设计的“布局”,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方面的刻意渲染和媒体炒作,使得这一事件对中德之间的相互信任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捏造虚假信息,媒体跟风炒作“中国威胁论”,进而推动“脱钩断链”的实际措施,这种策略早已屡次出现。回顾过往,它给相关国家留下的唯有教训。我们期盼此类事件在中德交往中不再上演。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光明磊落地驶向亚丁湾,我们为国际社会作出的贡献显而易见,我们从不参与任何见不得光的勾当。自2008年起,中国海军已连续17年派遣护航编队至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恐和反海盗任务,截至2024年,已成功护送近7300艘国内外船舶。在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海盗活动曾频繁发生,几乎每月都有几次袭击。然而,如今这片海域上的商船依旧穿梭不息,海盗袭击事件却变得极为罕见,这种情况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实属罕见。若其他国家也希望为地区稳定作出更多贡献,那么它们应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国际社会普遍期望该地区不再出现新的争端,中德两国在此地追求的共同目标并无显著差异,若因某些“误会”而影响了进一步合作的机遇,实为一大遗憾。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是光明正大到亚丁湾的
中欧经济相互补充,利益紧密相连,德国作为欧洲的领导者,理应在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持续扮演积极的角色。中德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能推动中欧关系全面进步,而且对全球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有观点指出,德国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呈现出“稳定中求退”的态势。中德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联系,这一说法与所谓的“激光闹剧”相交织,可能会对两国社会公众的信心造成一定的冲击。
商务部发言人于10日提出,针对欧洲方面,我国表达了“四少四多”的友好建议:减少指责,增加交流;减少保护主义,扩大开放;减少忧虑,积极行动;在所有事务上加强协商,减少标签化。期望德国方面能够认真倾听,与我国并肩前行,深化战略对话与合作,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与确定性。
相关报道:
牛弹琴:德国非常恼火指责中国 闹了一个国际大笑话
德国飞机侦察飞行 资料图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闹了一个国际大笑话。
此事,亦即那备受热议的所谓“中国海军舰艇对德国战机实施激光锁定”的事件。
据德国媒体报道,7月2日附近,位于红海区域,一架隶属于欧盟“盾牌”行动的德国侦察机执行常规任务,在接近一艘中国军舰的过程中,观察到该军舰正在使用激光进行锁定。
根据德国方面的说法,激光瞄准器在军事领域,“至少被看作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行为”。
哦,德国的媒体也有报道,指出这架德国制造的飞机并不隶属于德国军方,而是德国为了“盾牌”行动所租赁的。它通常驻扎在东非的吉布提国家,当时是由一名民航飞行员操控,并且能够容纳四名德国军方人员。
德国国防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该飞机在遭受激光锁定后,即刻终止了执行任务,并已安全返航至吉布提基地,机上所有人员均安然无恙,目前任务已重新启动。
然后,德国就开始生气了。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向德国媒体透露,他对此事感到极度不满,认为对德国飞机的干扰举动是不能容忍的。德国外交部已正式召见中国大使,并“明确无误”地传达了这一立场,同时强烈要求中国方面对此作出解释。
欧洲联盟亦纷纷加入批评行列,对所谓中国海军舰艇的行动定性为“极具风险且难以容忍”,同时,欧盟方面还对中国驻欧盟的大使进行了约谈。
但看新闻,德国人很是恼火,中国人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7月10日,针对中国媒体的提问,国防部新闻局明确指出:德国方面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存在根本差异。
根据我国官方的公布信息,当时我国海军的舰艇编队正位于亚丁湾区域执行护航任务,并未在红海区域进行任何行动,同时也没有开启激光设备进行操作。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未在红海海域开展活动
这就有点意思了。
我们对照看一下。
1,德国说德国飞机在红海海域,遭遇了干扰。
中方说,我们的海军舰艇编队,都在亚丁湾,根本没在红海海域。
2,德国说德国飞机遭遇了激光瞄准。
中方说,我们的军舰根本没有开机使用激光设备。
完全对不上啊。
那至少有一方,选择了撒谎。
我国有足够的信心明确地做出这样的解释,看来德国那边可能确实弄错了,闹出了国际上的一个大笑话。
但从德国媒体的报道,还是有一些值得德国深思的细节。
第一,德国说德国飞机抵近中国军舰。
我们姑且相信德方都说的是真的,就是中国军舰。
在红海这片海域,“胡塞武装”并无舰艇存在,既然您已识别出这些为中国军舰,为何还屡次靠近?难道不是过于冒进了吗?
这不是骚扰是什么?
那对方真有所反制,是不是也是一种正常防御?
第二,更何况地点完全对不上。
中国说中国舰艇编队在亚丁湾,根本不在红海。
那可能是德国撒了谎,亦或是我们委婉地说,德国人弄错了方位,又或者是为了炒作渲染,故意将地点改为了红海。
若未出错,分明是在红海进行空中“侦查”任务,怎会侦查到了亚丁湾呢?
此外,这艘舰艇显然并非属于我国,或许是德国人的误判,它可能是其他国家的舰艇,亦或是美国的?
第三,到底有没有激光照射。
中方说,没有,压根没有。
德国说,有,我们不能接受。
真相,我也不知道。
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依然坚信我国的立场。请记住,那架德国的飞机并非军用,因此机上乘客未必全是军方人员。
这类外包的临时员工,纷纷兴高采烈地接近目标进行侦查,随后便大肆夸张地描述自己的受伤情况(估计补贴费用颇高),紧接着,德国政府便对此事勃然大怒。
事实真相都没搞清楚,这生的是哪门子气?
当然,闹笑话的不止德国,还有欧盟。
德国都没搞清楚的事,欧盟就第一时间来凑热闹。
当然,也不止军事领域。
轮船在海上航行
在7月10日的商务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提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在一次演讲中,对中国的市场开放、财政补贴、公共采购、出口限制以及产能过剩等方面提出了批评。那么,商务部对于这些问题有何看法呢?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一通输出,很长,就提她说的两点吧:
在补贴问题上,欧洲方面实施了双重标准,既对他人要求严格,又对自己放松要求。从欧盟的历史来看,它一直是补贴的大户,诸如飞机、农业等领域的补贴行为,曾多次被世界贸易组织判定为违规。即便如此,近年来,欧洲方面并未改正这一错误,反而变本加厉,补贴力度持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至2030年这段时间里,欧盟计划发放的各类补贴总额已超过1.44万亿欧元。成员国提供的补贴更是层出不穷,高达数千亿欧元。
在出口管制问题上,我国反复重申,我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严谨而恰当的,受制于出口管制的商品数量远低于欧盟。我国对稀土类商品实施出口管制完全符合法律法规。我们还为欧洲企业设立了便捷的审批“绿色通道”。然而,欧方不仅未对我国的这一举措表示认可,反而对我国的做法进行了无端的指责。尤为严重的是,欧盟对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审批流程冗长而复杂,这不仅对中欧之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还使得双方的稳定合作受到了显著干扰。
商务部发言人最后表示,期望欧洲方面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中欧的经贸往来,减少批评,增加交流,减少保守,增加开放,减少担忧,增加实际行动,遇事多协商,减少简单标签化。
真可谓“苦口婆心”!
因此,关于所谓的激光照射事件,我国国防部新闻局表示:我们期望德国方面能够秉持客观事实,与中国方面增进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中德两国以及两国军队的整体关系。
真可谓“语重心长”!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中德以及中欧之间并未存在根本的冲突,实际上完全有条件通过加强沟通、增进协调以及深化合作来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真别矫情!
幸亏是在我国,若是发生在美国,频繁的近距离侦查,美国会如何作出回应?而欧洲又会作出何种反应呢?
别忘了,和气生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务必记住,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那些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来处理,否则很容易在国际上引发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