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遭遇职场欺凌现象普遍存在,全球范围内受欺凌比例超过半数,该问题损害其身心健康,同时对其工作表现和患者诊疗安全构成威胁。
全球住院医师受欺凌现状
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全球范围内4.4万名住院医师的工作环境,该研究汇总分析了职场欺凌现象,结果表明全球住院医师遭受欺凌的比例达到51%,其可信区间介于36%到66%之间。换句话说,在住院医师群体中,每两名人员中就有一名在从医培训阶段经历过欺凌行为。此项研究将“欺凌”界定为具有持续性特征的负面互动,并且行为双方具有显著的权力不对等关系。
不同群体受欺凌情况
多项学术调查揭示,不同群体遭遇欺凌现象存在显著区别。五项相关研究一致表明,女性住院医师遭受欺凌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群体,依据美国外科领域的研究数据,女性遭受欺凌的机率是男性的1.98倍。一项覆盖6381名外科住院医师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LGBTQ+身份的男性遭受欺凌的风险系数为1.51,而女性则达到2.00。
施害者情况
八项调查要求参与者识别伤害来源,多数实验中,主治医师被频繁指出,并在四项研究中成为首要目标。然而,拉丁美洲神经外科领域是个特例,其中42%的攻击行为针对同期工作的同行,这种情况可能与该学科领域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存在关联。
欺凌与职业倦怠关联
两项学术研究证实欺凌行为与职业倦怠存在关联性,数据显示美国血管外科住院医师群体中,遭受欺凌者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是未受欺凌者的3.09倍,倦怠状态常表现为情感耗竭、人际疏离感增强以及工作效能感显著降低,此类负面情绪状态会对医疗工作质量及患者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应对欺凌的建议
遭遇不公待遇时,可以采取若干措施,首先向值得信赖的人员寻求帮助,例如资历较深的朋友、关系融洽的上级或医院心理辅导部门,以防止负面情绪积累导致职业倦怠,先前一项儿科研究显示,能够获得倾诉途径的住院医师在职业倦怠的评定中得分较低,其次应当将不端行为进行登记,此举并非旨在报复,而是在对方行为超出界限时提供有力依据
未来的期望
需抚慰曾受欺凌的医学学子或执业医师,目光应放得长远些。一旦他们掌握评定他人分数、安排轮班等权力,便可不再以羞辱手段纠正过失,转而成为规则的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