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生产单位的主管明白这种管理模式可以预先规避风险,然而在具体执行时,却常常因为准备不充分而遭遇挫折,错掉了避免出现品质问题的最佳时机,所以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核心目标与讨论本质
DRBFM主要宗旨是事先预防,在设计环节排除可能的质量隐患。它的“DR”指的是设计审核,即针对潜在故障情况进行的深入探讨。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否则就徒劳无功,变成走形式。
参与人员专业覆盖
参与DRBFM的人员构成要均衡。涉及关键技术的人员,比如设计、质量、工艺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够就产品重要性能提出专业看法。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人员组合,能够从更多层面揭示潜在问题,防止因为专业范围太小而错失发现问题的时间。
评审时间点把握
许多公司在进行DRBFM时,对时间安排不够准确,往往在设计接近完成时才仓促进行评审,而隐患早已在早期形成。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提前参与设计过程。比如在方案构思阶段,此时先开展系统层面和重要部件层面的DRBFM,可以在修改较为方便时识别出根本性的风险,从而减少后续调整的费用。
对产品的深入理解
团队成员必须深入掌握产品特性。许多团队在讨论时气氛活跃,然而事后发现想法难以落地,症结在于对产品认识存在分歧,部分成员甚至对核心功能运作场景都缺乏了解。参与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产品技术规范、应用场景、变更情况以及过往质量问题带来的启示。
历史质量缺陷借鉴
回顾以往的次品情况很有必要,否则新东西容易犯同样毛病。会前备好瑕疵实例资料库很关键,这样大家讨论时方便随时查阅。譬如过去某个产品因为某个材料问题出了次品,在新产品研发时就能通过资料库快速察觉并避开。
正确实施要点
推行DRBFM方法,第一步要选好合适的人员,需要多部门里懂行的专家们,从不同层面去发现潜在的问题。接着,要在设计的要害地方,提前参与审查工作。另外,会议开始前,必须清楚产品的质量标准,了解它要用的场合,知道有哪些改动,还要回顾一下以前出过的毛病,这样讨论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的信息。
在企业推行DRBFM方法时,你在准备工作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欢迎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同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