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电子的实际控制人周明明,其弟周招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入股,这一行为在业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周招的两次入股均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这一现象使得人们对于这种投资方式是否妥当产生了疑问。
两次低价入股情况
2019年11月12日,大明电子的前身——大明有限在其股东会上作出决定,周招会以每股1元的价格认购新增注册资本293.68万元,增资完成后,其持股比例达到5%。2021年12月20日,大明有限再次进行注册资本的扩充,周招会此次投资依然选择了低价策略。与此同时,其他外部股东如淳知源等在同一时期,以每股2.8元的评估价进行了入股。
《回复》说明增资原因
与员工持股差异明显
周招会并未加入公司的股权激励项目,并且他在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与其他员工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他所获得的股权份额明显超过了公司对其他员工提供的股权激励,这使得他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上市后增资要求严格
公司一旦上市,其增资行为必须满足更为严格的条件。这包括折价率需控制在一定时期内平均价的20%以内,避免与市场价格的过大偏差。此外,增资方案还需经过股东大会等行政机构的审议批准,且在某些情形下,实际控制人需回避表决。
相关人员作出承诺
周明明董事长与周招会董事长共同签署了《周招会历次增资事项承诺》,承诺在增资相关税务问题导致发行人遭受税务处罚的情况下,他们将负责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司的税务风险。
实际控制人股份占比情况
招股说明书中透露,在发行前,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共同掌握了公司83.50%的股权,而在发行完成后,他们依然持有75.15%的股份,继续担任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并在公司的决策和其他关键事务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