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市场集中度明显,依据各企业发布的销售月度报告,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以及新希望位居出栏量前三,其总出栏量占行业总量的比例超过78%。具体来看,牧原股份出栏量达到3839万头,温氏股份为1793万头,而新希望出栏量则为844.93万头。
在对比之下,上述提到的养猪企业中,除了新希望、天邦食品(股票代码:002124.SZ)以及傲农生物(股票代码:603363.SH)之外,大多数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出栏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数据有所上升。具体来看,东瑞股份(股票代码:001201.SZ)上半年的出栏量达到了76.5万头,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大约116.16%。然而,傲农生物的出栏量却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同比下降了43%。
今年生猪市场的销售情况普遍不佳,整体猪企的售价呈现低落态势,价格波动范围较小。具体到牧原股份,其在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价格介于每公斤14元至15元之间,而到了6月份,该公司的商品猪平均售价为每公斤14.0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59%。同样,温氏股份的毛猪销售均价为每公斤14.39元,同比降幅达到了20.50%。
卓创资讯的生猪养殖行业分析师邹莹吉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猪价在6月下旬略有上升,这主要归因于养殖端压栏操作导致的出栏量略有减少,从而支撑了猪价的上扬。尽管如此,上半年生猪市场的总体情况依然是供应量超过需求量。
尽管猪肉价格处于较低水平,然而养殖的总成本却在降低,使得上半年养殖企业依然保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牧原股份为例,该公司预计在上半年将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在105亿元至110亿元之间。根据卓创资讯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4日,全国范围内自繁自养的头均盈利达到了244.95元,而仔猪育肥的头均盈利更是高达273.27元。
3成猪企出栏目标完成率超50%
根据出栏进度分析,在设定的最低完成目标下,这12家养猪企业中,已经有4家的出栏目标达成率突破了50%的大关。
目前,生猪养殖领域正致力于促进“反内卷”的竞争态势,同时,国家相关机构也在积极倡导减少母猪数量、控制二次育肥规模以及降低猪的体重。
行业专家向财联社记者透露,观察发现,目前生猪的存栏量较高。具体来看,标猪的存栏状况相对稳定,而中大猪的存栏量则显得较多。二次育肥的现象仍在发生,但相较于以往,其规模已经有所减小。另外,母猪的产能下降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一些大型猪企的规模厂增加显著,而散户的数量则有所减少。
在此之前,众多养猪企业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它们已经开始实施减少能繁母猪数量、降低出栏生猪体重以及停止向二育客户销售等措施。根据最新公告,牧原股份在第二季度末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前一季度下降了5.4万头,降至343万头,并且这一减少趋势已经连续保持了两个季度。
邹莹吉指出,部分大型养殖场的产量仍在持续小幅增长,当前政策对中型和小型养殖场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型养殖场或许将转向放养业务。在7月至8月期间,猪肉价格仍有上涨的趋势,由于一季度仔猪腹泻的影响,7月至8月的存栏量预计将有所下降。到了9月至10月,猪肉价格预计将小幅下降,而在11月至12月,由于腌腊需求的旺季,猪价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