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结婚的欲望越来越淡,零零后普遍不希望年纪轻轻就步入婚姻,许多相亲只是为了满足长辈的要求,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接下来要分享一个与众不同的相亲经历。
时髦小伙登场
在江苏,通过媒人安排,一位30岁的女性与一位世纪之交出生的男士见了面。男士进门时,他与众不同的穿着立刻吸引了女性的注意。男士身高183厘米,面容还可以,但他的妆容比女性还要重。这样的男士,让女性感到很新奇,心里也对这次相亲产生了不同的期待。
这个不同寻常的开场,暗示着这次相亲可能会有些特别,小伙的时尚着装,让原本普通的氛围变得不一样,让人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观念冲突初现
那个年轻人相当有底气,探问姑娘是否欣赏他这种特立独行的样子,并且暗示她缺乏时尚感。姑娘却直截了当地说他走路姿态过于女性化,猜测他的性别认同可能存在疑问,甚至觉得他比自己更擅长着装。年轻人连忙辩解自己完全是男性,佩戴耳钉是为了追求潮流。
两个人的想法差异立刻变得明显。一个人喜欢时髦的穿着,另一个人则更在意传统观念里男人的样子,这种不同在随后的谈话里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取向质疑升级
那个女的不停地追问那个年轻人,说她觉得他走路的姿态像是专业模特的步伐,让人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喜欢女孩子。那个年轻人回答说,是因为他个子比较高,所以看起来才会那样晃来晃去。但是那个女的不接受他的解释,她非常肯定地觉得这样不合适。
这种对态度的疑问使场面显出几分凝重。这位女性对于心仪对象的条件十分清楚,而那位男士的应对同她的条件相去甚多,分歧越来越明显。
互补说法遭拒
那个年轻人说两个人的性格很不一样,还表示自己很会打扮可以指点她化妆。但那个女孩一点都没被吸引,她再次说明想要的是有担当、像男子汉一样的伴侣,而这个年轻男子并不符合她的要求。
这位年轻人原以为凭借自身条件可以吸引对方,然而女方完全没有动心,整个相亲过程显然在逐渐走向不顺利。
审美差异明显
她起初就不喜欢那男子的穿着,觉得个人的品味对日子很有关系。她观念比较传统,跟思想开放时髦的男士自然合不来。
品味不同是两个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背后反映的是生活看法和道德标准各有不同,所以彼此很难明白。
首因效应决定
初次见面影响很大,女方见到男方踏入屋内时,立刻觉得他举止很女性化,因此立刻决定不再继续交流了,这个直接造成这次约会以失败告终。
第一印象在此处非常明显。男士的外表和言谈给女子留下了负面感受,后来再怎么说明也难以扭转女子的看法。
人们在相亲过程中,是否仅凭对方的穿着和说话方式就立刻判定能否继续交往?如果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请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