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从死板到卖方市场?年轻人不加班、挑公司,咋回事

这是很多“过来人”无法想象的。

毛毛日语专业毕业,曾在上海一家日企任职数年,那段经历让他感受到了工资的微薄。他记得,那时的后辈即便工作完成,也不敢擅自离岗,总是要等到前辈起身。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喜加班,一到下班时间便离开;若这家公司加班频繁,他便会考虑离职。

公司之所以采取此举,不仅是因为风气发生了转变,更是由于现实所迫——当前日本职场正逐渐演变为“卖方市场”。许多年轻人对加班文化不感兴趣,那些加班频繁且待遇不佳的职位,甚至难以吸引求职者前来面试。

毛毛指出,当前的局面是毕业生在选择企业,“他们手中往往拿着不止一份工作邀请。”接着,他们会从中挑选出心仪的一家。

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毛毛的体会,即2024年春季毕业的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1%,这一比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而今年,这一比率虽有所下降,但降幅仅为0.1%。

这意味着,应届生只要愿意工作,就几乎不会失业。

与此同时,众多日本公司正通过提高薪资水平来吸引应届生加入。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开展的一项招聘调查计划显示,到2025年,日本应届生的平均起始薪资已超过25万日元,这一数字相当于人民币约1.3万元,创下了新的历史最高点。在这些提高薪资的企业中,有80%的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而超过一半的企业则是基于物价上涨的考量。

众多企业倾向于上调新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以吸引人才,例如,优衣库今年为应届生设定的薪资为33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6万元,这一数额甚至超过了那些工作多年的人的收入。毛毛这样说道。

超级卖方市场

去年七月,博主@凯撒在日本的某次招聘活动中目睹了这一情景,当时有企业招聘人员跪地派发宣传资料。他立即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场景,并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网友讨论。

他后来作出了解释,指出这种“下跪式派发传单”的现象,一方面确实是由于企业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日本特有的服务文化。

对于众多中国网民而言,这样的情景几乎难以置信:以往在招聘会上总是高高在上的企业代表,竟然屈尊降贵,低头、鞠躬,甚至下跪恳求人才。

以我们的视角审视,或许会觉得有些过分,然而,据在日本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博主@庆樱日语透露,在日本,企业普遍期望新入职的员工能在此地稳定且长期工作,因此,招聘团队亦致力于全方位为求职者塑造良好印象。

为了吸引人才,众多企业不仅在薪酬上大做文章,更在内部构建了多样化的扶持体系。庆樱日语指出,他之前供职的公司,鉴于当时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每年都会吸纳一批海外留学生。为了使这些“新加入者”能迅速融入公司氛围,该公司甚至特地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为留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指导、职业发展的辅导。

庆樱日语在2018年选择离职之际,公司人事部门向他递上一个信封,其中包含了针对那些希望重返岗位的前同事所实施的“欢迎回归”政策。

在日本,鲜少见到招聘人员屈膝跪地的情形,毛毛如此陈述,然而,这一现象背后所揭示的问题——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却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状况。

居住在日本的人们普遍体验到了这种转变。他们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求职网站广告的狂轰滥炸,这些广告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甚至毛毛在乘坐电车时,也能看到东京及其周边地区举办的大型招聘会的宣传信息。

跳槽行为愈发普遍——这一现象在以“稳定”闻名的日本职场中实属罕见。

毛毛的部门总共有二十几名员工,在过去的三年里,已有五六个同事相继离职。这样的员工变动频率,在日本的常规企业中,可以称之为“频繁波动”。

日本过去的职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众多企业坚持“终身雇佣”的原则,一旦员工踏入公司,便被视作将伴随公司直至退休,合同期限不定,且鲜少有主动辞退员工的情况。在那一体系下,“跳槽”一词显得格外罕见,甚至有部分人终其一生未曾更换过工作。

跳槽的原因十分实际:薪资提升不易、晋升机会稀缺、工作氛围压抑,有时甚至感到工作本身并不愉快。“在日企工作虽然也有薪资增长,但增长速度实在缓慢。”毛毛如此说道,“每年只是微小的增长,除非你获得晋升,否则你几乎察觉不到任何变化。”

目前众多企业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因此你若选择离职,薪酬和职级未必会减少。换言之,跳槽不再等同于从头开始,而是被视为一种“升级”的机遇。

她谈到了一位曾经的同事,该同事在公司辛勤工作了21载,最终因与上司关系紧张而选择离职。转至新公司后,她迅速晋升为部门主管,薪资待遇也显著提高。

“他的资历也在那儿嘛,”毛毛说,“现在反而更值钱了。”

公司面临的是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职位空缺,因此,填补这些空缺的重任便陆续落在了众多应届毕业生的肩上。

毛毛提到,近两年来,我们公司吸纳应届毕业生的规模逐年扩大,去年我们录用了500名新员工,而今年这一数字激增至800人,预计明年还将有所增加,但即便如此,人员需求似乎仍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但作为“25卒”毕业生,康朋的求职路并没有这么平坦。

他的工作单位并非大型企业,员工总数不过数百。今年,这家公司招募了8名应届毕业生,而他独树一帜,是其中唯一一位外籍人士。

日本应届生的求职季漫长,往往从毕业前一年就开始了。

寻找工作对于留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在去年的1月至8月这段时间里,他参加了七八十场面试,最终成功获得了三个工作机会。

同期工作的日本同事似乎并不那么劳累。部分人甚至在招聘季结束前两个月才开始寻找工作机会,仅仅面试了几家公司便成功获得了职位。

禁止加班的最新文件__禁止加班的通知

康朋今年5月去参加公司的内定会(小红书@躺平的在日小康)

康朋表示,日本居民的就业情况相当不错,无论是毕业于大学还是专门学校,大多数人都能较为顺利地获得职位。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的留学生群体,实际的就业率可能仅有30%到40%左右。这一数据还包括了许多进入华人企业或从事蓝领工作的情形。

他查阅了一项针对外国留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报告,其中的统计资料与他个人的体验大致一致:在日本,外国人的就业挑战实际上要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更为严峻。

康朋还提到,并不是所有行业都不加班。

例如,与我同届的一位同学,原本是文科生,却选择了转型进入IT领域,他甚至需要回家后继续深造。此外,诸如建筑和物流等行业,加班现象相对较为普遍。

从“就业冰河”到“反选时代”

日本青年们曾长期对“求职”这一行为抱有深深的畏惧感。那是一段日本就业市场的严寒时期——众多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低迷,长期停留在60%以下。

19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该数据一度稳固在70%以上,然而1993年,这一比例攀升至76.2%的顶点后,却突然急转直下。及至“失去的十年”结束的2000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已跌至55.8%。就在这一年,名叫小林美希的女大学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毕业季节。

那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正如她在后来发表的《就业冰河》一书中所记载的那样,泡沫经济的破裂引发了金融危机,中老年员工纷纷失业,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急剧减少。

对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他们心中所想的是:“不论条件如何,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先开始做起来。”

自2005年起,日本逐步走出了“每两名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人失业”的困境,就业率逐步回升,超过60%。然而,这部分就业情况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只要工作合同期限超过一年,即便是派遣工、临时工或是非正式员工,也被计入“就业”范畴。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职业的不确定性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着婚姻和生育,还波及到购房和养老。因此,那些看似不会失业的公务员职位成为了经济低迷时期的避风港,众多大学也纷纷加入了“考公热”的行列,报名与录取的比例一度高达30比1。

那也是“过劳死”“工作抑郁”频频出现在新闻标题里的年代。

那个时期的公司,宛如一座座严密封闭的机械,将“加班”融入了日常生活。夜晚十点钟,高楼大厦依然亮着灯光,而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地铁车厢内,充斥着戴着黑色眼镜、表情呆滞的上班族。这种做法的代价是日本极高的猝死率,在高峰期,平均每15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因猝死而离世。

劳动生产率并未出现明显增长。除了那些没有加班费的无偿加班之外,在许多情况下,加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勤奋——只要你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被视为一名勤奋工作的优秀员工。

2005年,18岁的郭毅登上了前往东京的飞机。那时,他刚刚完成国内的高中学业,成为一名留学生,心中怀揣着清晰的目标:求学、完成学业、最终留在那里。

他在语言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顺利完成了大学和研究生学业。到了2013年,他取得修士学位之际,“安倍经济学”已初见成效。日本经济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就业市场也呈现出回暖的趋势。郭毅回忆起当时所查阅的数据,提到留学生从投递简历到最终找到工作,成功率大约在80%左右,这一比例远高于日本本土人士。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他周围共有十三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最终选择留在日本就业的仅有三人,而他便是这三人之一。据他所说,“要获得一份工作邀请,平均需要投递二十到三十五份简历。”

郭毅成功获得了迅销集团旗下服装品牌GU的录用通知。这个品牌是优衣库的关联企业,在日本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由一名普通员工起步,历经努力,最终晋升为旗舰店的高级店长。

早高峰期间,大阪上班族排队挤地铁

在他的观察里,日本就业市场的剧烈变化出现在新冠之后。

郭毅的店铺内原本有88位员工,其中26位是外籍人士。经过三年的新冠疫情,员工流失了25人,仅剩郭毅一人。“顾客光临,总得有人提供服务,若无人应答,那便是服务上的空白。”他感慨道,疫情结束后,日本各行业突然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建筑、老年护理等行业,人才缺口尤为显著,而这些空缺并非日本人能够填补。

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年日本新生儿的数量降至72万,这一数字已经连续9年创下历史新低。与此同时,日本的出生率逐年下降,而老龄化问题也愈发严重,2023年的老龄化率高达29.1%,这意味着在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在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企业正遭遇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提供更优越的工作条件,以吸引年轻一代加入。

自2018年起,日本政府被迫实施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变革,包括设立无加班日、通过立法对最长工作时长进行限制、强制要求员工休假等措施。随后,政府部门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实行了每周四天工作制,旨在努力优化职场环境,改善广大社畜的生活状态。

从数据角度分析,成效较为显著:2024年,日本民众每月平均工作时间达到136.9小时,其中平均加班时长缩短至10小时;另外,相关数据还显示,东京地铁在晚上9点之后的客流量有所减少,而在傍晚5点到8点之间的客流量却持续上升——这一现象表明,上班族下班回家的时段正在逐渐提前。

然而,仅从就业率这一指标来看,日本无疑步入了所谓的“逆向选择”时期,尤其是与泡沫经济崩溃后那段“就业寒冬”相比,当代年轻人显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康朋觉得,数字背后的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

就就业率而言,相较于以往确实有所提升,然而,若你询问现今众多日本人的薪资水平,与三十年前相比,差距并不大。

(文中毛毛、郭毅为化名)

执行者:韦懿轩  审核者:李宝芳  责任美术设计:uncle玛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XML地图
检益拍 三十头镇卫生院 黄石市委机关幼儿园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是长子县的一个重要媒体机构,主要负责新闻宣传和媒体融合工作。由原‌长子县广播电视台和‌长子县新闻中心合并组建,成立于2018年12月,标志着长子县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长子县融媒体中心位于山西省长子县会堂四楼,是长子县新闻发布和宣传活动的主要枢纽‌。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