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发布了一则管理提示,明确指出要坚决抵制那些极端的“反智”、“雷人”以及“离谱”的人设和剧情等不良倾向。
(一)
近年来,微短剧的创作领域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横屏的微剧还是竖屏的短剧,都传递出了积极向上、倡导美好、富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这种现象与广电总局所采取的系列措施,旨在促进优质内容创作的推动作用密切相关。
特别是自去年开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不断推进以“随微短剧共游历”为主题的“微短剧+”系列创作活动,这一举措激起了全社会创作的热潮,并催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这正是管理提示所强调的,微短剧的价值导向已实现根本转变,其品质不断提升,行业持续兴旺,这不仅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文艺创新的契机,同时也让普通大众创作者有机会通过参与视听文艺作品的创作来实现自我表达。
管理提示还强调,部分竖屏微剧的制作方和播放平台为了追求所谓的“爆款”,竟然采取了一些奇特、冒险的策略,显现出了过度追求娱乐化的趋势。
某些微剧甚至以艺术幻想为名,任意对现实生活与逻辑进行编织与解构,甚至将其儿戏化、幼稚化、反智化,这严重影响了微短剧行业共同努力塑造的良好形象。
严格来说,这一现象在微短剧创作领域长期存在,是创作中的一个痼疾;同时,在严格的管理环境下,它又呈现出新的变种。尽管这些现象可能经过各种伪装或包装,但其根本问题——即缺乏基本的生活和科学逻辑——并未改变。
对此,微短剧制作者理应达成广泛共识,即必须坚决抵制那些极端低俗、令人震惊、荒诞不经的人物设定和剧情编排,这不仅是对观众智力的一种基本尊重,更是文艺创作回归生活本源、重新找回精神价值的必经之路。
真实,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却是文艺创作中坚不可摧的核心与最低标准。
(二)
管理提示强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基于对现实形象的自主想象性构建,然而,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生活的基本真实与基本逻辑之上。
一些微短剧制作者存在误解,他们错误地觉得微短剧之所以能走红,全赖剧情频繁反转,以及其中充斥的所谓“爽”感和低俗内容。因此,他们在创作伊始便将现实中热门的元素束之高阁,将无中生有的想象当作创作的灵感,把毫无根据的虚构当作突破界限的手段。更有甚者,他们甚至将主流价值观的严重偏差和虚假现实的创作视为释放情绪的技巧。这正是此次发布管理提示所强调的重点。
文章的撰写往往顺应时代潮流,而诗歌的创作用心于具体事件。众多微短剧中的佳作,均展现出强烈的现实感、民众情怀和时代特征。在这些作品中,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它以展现时代风貌、直面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所独有的“中国故事”。
这些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它们不仅紧密贴合民众的需求,同时展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关注;不仅坚守着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积极传播主流的文化精髓;其核心宗旨是向观众传递更多的美好、希望以及主流价值观的表达。
成都光与光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十月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微短剧《家里家外》,以家庭为故事的核心,通过描绘一个重组家庭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呈现了家庭的强大魅力和温馨氛围。这部作品摒弃了重生、狗血和复仇等元素,尽管讲述的是再婚家庭的故事,但凭借其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演员们精彩的演绎,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角色的真实性和丰满性。该剧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实现了从单纯追求“情绪上的愉悦”到深入“价值观上的共鸣”的转型,并且这一转变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与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主角的悠闲生活中,这不仅使得该IP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还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消费的增长;而《一梦枕星河》、《你的岛屿已抵达》、《心灵奇旅》以及《飞扬的青春》等众多优秀微短剧接连上映,它们同样引发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爱情以及创业等现实议题的深入思考。
由此可见,现实观照是微短剧创作的最根本要求。
(三)
管理提示强调,为了保持微短剧行业的健康环境,推动其稳定长远发展,各层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需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同时,微短剧领域的市场主体必须承担起播映、制作、宣传的核心责任,严格坚守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并坚决摒弃那些极端的“反智”、令人难以置信的“雷人”以及脱离实际的“离谱”人设和剧情。
审视中外文艺领域的杰出作品,它们无一例外地深植于生活的根基之上。《红楼梦》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清代贵族的日常生活;《人间喜剧》则源自对巴黎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深入体验与深思熟虑;而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之所以拥有不朽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这一形象汇聚了中国国民性格的某些真实面貌。
这些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不追求荒诞不经,而是以严谨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真实。然而,当文艺创作者违背这一原则,试图通过“雷人”的剧情来吸引观众注意时,他们不仅背离了艺术的基本规律,还割裂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精神上的联系。
剧情设计充斥着“反智”“雷人”“离谱”元素,甚至为了追求话题效应,不惜编造与基本生活常识、科学原理和社会伦理相悖的情节。这种创作倾向不仅削弱了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公众的理性思考能力。
重塑文艺创作的真实理念,要求创作者拥有扎实的文化意识与强烈的社会担当。他们需摒弃封闭的学术圈子,摆脱无根的幻想,投身于现实生活,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于普通中发现非凡,从现实素材中挖掘艺术价值。
真实是艺术的灵魂所在,更是文艺创作触动人心、激发思考的根本。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那些堪称伟大的作品,无不深刻揭示了生活的真实,并将其提升至艺术的境界。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回归真实,尊重真实,并展现真实。
观众或许会被那些令人震惊的剧情所吸引,然而,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赢得长久的喝彩;市场或许会暂时迎合那些猎奇的需求,但唯有真诚的态度才能孕育出持久的价值。
这正是管理提示所强调的,需不断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设立特定渠道来挖掘和推广源自端原生等途径的优质微型短剧,扩大微型短剧的题材范围,改进平台的推荐算法,从而营造出一个百花争艳、内容丰富的繁荣景象。
这类蕴含思想深度和触及现实广度的微短剧,同样能够成为指引心灵的灯塔,而非造成思想混乱的迷雾。当前正是微短剧精品创作的黄金时期。
来源:王禹/“广电视界”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