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寒冷的夜晚,最深沉的内心之火显得尤为宝贵,同时也潜藏着极大的风险。我们的叙述便从这样一个信仰与抉择、坚守与堕落交织的十字路口展开。剧场内灯光渐渐变暗,王刚那熟悉的旁白声随即响起,将观众瞬间拉回到1934年的哈尔滨……在那个7月11日的夜晚,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新创作的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北京举行了首场演出。剧情跌宕起伏,演员们的表演极具感染力,激情四溢的音乐与舞蹈,使得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深深沉浸其中。首演落下帷幕之际,该剧的总制作人周涛、制作人王翔浅以及房雷携手全体创作团队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同完成谢幕仪式,此举再次激起了观众席上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照
演绎身份撕裂与信仰坚守
《夜幕下的哈尔滨》这部原创音乐剧,源自陈玙所著的同名小说,其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堪称豪华:由钟浩执导,杨硕负责编剧和作词,刘九佑担任音乐总监和作曲,刘科栋负责舞美设计,任冬生负责灯光设计,张恩淑担任舞蹈编导,巴特尔提供声乐指导,阿宽负责服装设计,孔江负责多媒体设计,王婷负责造型设计;而刘令飞、金圣权、何亮辰、张会芳、高天鹤、马添龙等众多杰出演员则担纲主演。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照
该剧以抗日战争的壮阔历史为背景,抗战精神贯穿始终,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精湛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那段战火纷飞岁月里,民众齐心协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全剧聚焦于“身份的冲突与信仰的坚守”这一主题,在战争的阴霾笼罩下,每一个角色都承受着命运的考验。王一民,这位地下党员,在讲台与战场之间自如切换角色,他作为师者的温文尔雅与战士的果断坚决,构成了鲜明的戏剧冲突;玉旨一郎则陷入了文化认同与政治使命之间的矛盾挣扎,成为这场人性考验中复杂而深邃的心灵缩影;卢淑娟的坚决抗争、罗世诚的英勇无畏,塞上萧与柳絮影的悲壮爱情故事,共同交织出家国大义与个人命运交织的震撼力量。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照
突出“青春化”“沉浸感”
这场表演巧妙地结合了悬疑的叙述手法和浪漫的史诗风格,强调了青春的气息和强烈的沉浸感,构筑了一座跨越历史长河的情感共鸣之桥,使经典之作在创新中重获时代的活力。在舞台上,松花江畔的滨洲铁路桥成为了舞美设计的骨架,升降台与多媒体投影技术共同打造了一个“裸眼3D”的民国时期的冰城景象。中央大街上的霓虹灯与飘落的雪花,在360度旋转机械装置与多媒体投影的配合下,于短短3秒内实现了与监狱铁窗的转换;灯光以红色、蓝色和暖色调交织,精确地描绘出压抑与希望的较量;26首原创歌曲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茫茫夜》、《他的目光》、《他到底是谁》、《我注定孤单》等歌曲,旋律动人、歌词优美,由功底深厚的演员们用真挚的情感演绎,使得舞台上下产生了奇妙的情感共鸣。
原创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剧照
历史的回声显得庄重而深沉,而当代青年如何与之产生共鸣,这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在我看来,《夜幕下的哈尔滨》这部音乐剧,已经勇敢地尝试着去探索这一领域,这实在让人感到欣慰。演出落幕之际,众多观众纷纷忍不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触。观众们激动地表达:“我小时候曾经看过《夜幕下的哈尔滨》这部电视剧,每当听到王刚老师的声音,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亲切与感动;而现场的演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优美的词曲、以及精致的舞美灯光,共同构成了让人陶醉的艺术盛宴,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年轻观众感慨万分,说道:“回首往昔,有一群怀揣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在最为艰难的时刻,毅然决然地用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音乐剧犹如一把艺术之火,重新点燃了历史的温度,让我们得以与90年前的先辈们隔空对话,我们血脉中流淌的同样是那份炽热的忠诚。当丁香花的意象伴随着歌声在剧场中弥漫开来,我忽然领悟到,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不倒,原来是源于这份不屈不挠的精神。”那股在夜幕低垂时仍旧坚守的柔和力量,使令人心动的情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