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南端,丹东市东北方向,坐落着一座名为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县城。75年前,我国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仅带着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以及一部电台,乘坐吉普车,从宽甸县的河口断桥启程,坚定地踏上了前往朝鲜战场的征途,从而拉开了展现我国威严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除此之外,在宽甸的历史长河中,亦曾孕育了一位空军的高级将领,此人名为于振武。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于振武将军的生平事迹。
1931年1月,辽宁宽甸的一个平凡家庭迎来了于振武的诞生。然而,他刚踏入这个世界不久,日本军队便密谋了“九一八”事变,对中华大地发起了侵略战争。由于当时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短短三个月内,东北三省便相继落入敌手,三千万无辜同胞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于振武与东北的民众一同承受着日军的残酷统治,生活如同生活在黑暗之中,直至1945年,他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抗战的胜利之后,国共两党都将注意力转向了东北地区,并纷纷派遣了大量的军队。于振武深知,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为民众谋求幸福,因此在1947年的年底,他加入了安东军区司令部,成为了一名抄写员。
1948年,于振武加入了东北野战军的行列,继续从事缮写员、测绘员等职务。在那段日子里,他随军南征北战,历经沙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攀登更高的职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11月11日,我国空军宣告成立,中央空军特地从陆军选拔了一部分战士送往空军学校深造,于振武便是这批战士中的一员。自1950年起,于振武陆续在空军第2、第1、第4航空学校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被分配至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1953年,他毅然投身抗美援朝战争。
1957年,于振武担任空军军司令部射击训练主任。
1958年7月26日,对于于振武而言,成为了永生难忘的时刻。那天,年仅27岁的他,满怀信心地踏入歼教-1的驾驶舱。伴随着一枚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指挥员下达了指令,于振武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稳稳地加大油门。只见飞机尾部喷射出一股热浪,那架新型飞机昂首挺胸,发出尖锐的呼啸声,直冲云霄……
飞机抵达既定高度,依次展示了跃升、盘旋、通场等飞行技巧,最终在新型机的平稳降落中,向全球展示了新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首架喷气式教练机成功首飞的壮举。歼教-1型飞机的试飞胜利,标志着我国航空史上迈入了全新的篇章。
自那时起,于振武持续在空军服役,至1969年,他已晋升为空军副师长。随后在1973年,他被委以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的重任,并在1977年得以擢升为部长之职。
进入八十年代,军队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中生代军官如于振武逐渐赢得了组织的信赖与重视。1983年,于振武获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一职,紧接着在两年之后,他又得到了晋升,成为空军副司令员。
1994年,曹双明卸任空军司令员之职,于振武接任此要职,成为我国第七位空军司令员。紧接着的1996年,于振武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空军上将军衔。然而,因年龄及其他因素,于振武并未在空军司令员的岗位上停留太久。同年,他选择从空军领导岗位上退下,享受正大军区职的离休待遇。
2023年9月29日,我国著名人士于振武因病救治无效,在北京不幸离世,终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