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倾力打造的《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第四集《茶之故乡》在央视十套隆重亮相。该集节目沿着北纬30度线,自东至西穿越江南与西南两大茶区,覆盖的9个省市中,有8个是茶叶的盛产地,向观众揭示了中国茶叶悠久历史的密码。
北纬30度线享有“黄金产茶带”的美誉,更被誉为我国茶叶的摇篮。位于江西省的浮梁县,凭借其千年的茶文化传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茶之故乡”赋予了温润而悠长的东方风情。
浮梁县享有“瓷源茶乡”的美誉,坐落于北纬30度以南,这一纬度线上呈现出“南红北绿”的分布特点。中国茶业学会的副理事长王岳飞在纪录片中阐述道,靠近北方的地区更适合制作绿茶,而南方则更擅长于红茶的制作。在浮梁,人们精通茶艺,尤其是红茶的制作,红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叶的香气和色泽会发生令人称奇的转变,并能持久保持一种独特的芳香,深受众多茶友的青睐。
在“2025浮梁买茶节”的盛会上,一位技艺高超的茶艺师正展示着宋代点茶的技艺,并向现场的嘉宾致以诚挚的敬意(图片源自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四集“茶之故乡”的截图画面)。
茶市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茶客络绎不绝,茶杯频繁碰撞,杯中茶叶尽情舒展,翻滚不息。在纪录片中,我们见证了“2025浮梁买茶节”这一茶界盛事,如今它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买茶节”不仅为浮梁带来了以茶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机遇,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买茶节”上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在“买茶节”的展览上,呈现的不仅仅是茶叶,更是一段绵延不绝的贸易。自明清时代,浮梁红茶便远销至欧洲,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进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方香韵”。南昌海关更是向浮梁县颁发“出口茶叶‘大基地’”的称号,见证了浮梁茶历经千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致力于加速推进茶叶交易市场的建设步伐,竭尽全力扩大茶叶交易规模,提升茶品牌的实力,打造出全球独一无二的瓷器茶叶特色。这是浮梁县委书记程新宇在今年的“买茶节”开幕式上所阐述的。
江建鸿,这位省级浮梁工夫红茶的非遗传承人,正专注地炒制茶叶,这一幕画面来自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四集“茶之故乡”的截图(图片来源)。
茶汤的风味与色泽深受温度、光照及水土条件的影响。在浮梁县,超过八成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防线,而海拔900米的高山茶园则坐落在红壤丘陵地带。这里降雨丰富,云雾缭绕,昼夜温差明显的小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群体种茶树。这些茶叶既保留了云雾的清新,又蕴含了红壤的醇厚,凝聚了江西山水的灵气。江建鸿,这位省级浮梁工夫红茶的非遗传承人,在谈到他的感受时说:“开车驶出不久,便可见到连绵的高山和蜿蜒的河流,如此美景,这茶的品质能差吗?”
《沿着纬度听中国》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抵达了江西的浮梁县,他们正在与被采访者江建鸿进行交流,商讨拍摄的相关事宜(图片由央广网记者胡斐拍摄)。
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父母一生都在与茶园为伴,他们不仅亲自照料茶园,还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一同打理,春天采摘茶叶,夏天除草,秋冬季节修剪枝条和施肥,十分辛劳。然而,当他们谈论到浮梁茶远销海外时,脸上洋溢着自豪,常常提起,能够将这份茶香传承下去,此生便无憾了。在观看完纪录片后,浮梁县的茶农张先生不禁感慨万分。
茶农在茶园采茶(央广网发 肖晓一 摄)
根据数据统计,浮梁县整体茶园覆盖面积达到了20.65万亩,2024年的茶叶产量为1.41万吨,综合产值更是高达24亿元。茶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因此荣幸地被纳入了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江西农产品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名录之中。
我们坚定地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根基,致力于打造“工夫红茶的核心产区”,精心培育本土茶树优良品种“浮梁槠叶1号”,并着手建设5G智能茶园示范区,使传统的种植方式迈入了科技育种的崭新阶段。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林向记者补充道,中心定期深入乡村进行宣传推广,就“茶产业一件事”发布信息并解答疑问,以此扩大浮梁茶品牌的知名度。
浮梁,作为全国闻名的“生态茶区”,依托其秀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茶文化积淀,构筑了“林茶共荣”的立体生态模式。它融合了大唐茶市、大地艺术节等文化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进行研学体验和休闲游览。
云雾缭绕的茶园风光(央广网发 龚连生 摄)
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四集“茶之故乡”中提到,茶,从东方延伸至西方,历经古至今,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类文明紧密相连,并对世界茶叶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北纬30度的土地上,浮梁茶树根深蒂固,历经千年岁月,于回甘之中感受历史,塑造着东方文化的韵味,在茶香中连接着山川,成为全球共享的一杯东方智慧之饮。